多病缠身让心脏手术成了烫手山药 五旬安徽患者在汉巧治心疾

本文转自:湖北日报
【多病缠身让心脏手术成了烫手山药 五旬安徽患者在汉巧治心疾】
多病缠身让心脏手术成了烫手山药 五旬安徽患者在汉巧治心疾
湖北日报讯(通讯员吕惠、宋蒙)安徽的李先生近三年相继被查出肺结核、贝赫切特病、心脏起搏器囊带感染 。 病情复杂、处理棘手 , 几乎没有医院敢为他进行手术 。 近日 ,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将其收治入院 , 多学科专家排除万难全力救治 , 在ECMO辅助下成功为李先生实施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、电极拔除、囊袋清创缝合手术 。
今年53岁的李先生2020年经诊断患有严重心动过缓而植入了心脏起搏器 。 但不久后他的起搏器囊袋便出现了红肿热痛 , 切口处渗液、囊袋破溃、伤口长时间无法愈合 , 起搏器电极裸露于皮肤外表面 。 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 , 其脸部、颈部、上肢也渐渐出现肿胀 。 同时他还患有肺结核、贝赫切特病 , 一个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, 一个是罕见风湿免疫类疾病 。 多家医院接诊后 , 都因其病情复杂而不敢贸然手术治疗 。
四处求医碰壁的李先生 , 在亲友的推荐下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。 经该院心内科经详细检查发现 , 李先生除了患有起搏器囊带感染、肺结核、贝赫切特病外 , 还合并上腔静脉血栓形成及阻塞 , 这也是导致他上半身肿胀的原因 。 “上腔静脉是收集头颈部和双上肢的静脉血回到心脏的管道 , 李先生的上腔静脉长满了血栓 , 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, 从而出现脸部、颈部、上肢肿胀现象 。 ”该科主任韩宏伟解释道 。
入院后 , 经过及时的药物调理 , 李先生的肿胀有所减轻 , 然而 , 紧接着他要面对的是更为复杂、更高难度、更高风险但不得不做的手术难关 。
韩宏伟表示 , 李先生的手术有四大难点 。 一是他的肺结核尚未治愈 , 若出现大量的空洞、坏死、含结核菌痰液排出 , 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极高;二是他的起搏器电极上有较大附着物 , 拔除电极时会脱落堵到肺动脉 , 可能引发大面积肺栓塞危及生命;三是起搏器电极植入常规是通过上腔静脉送到心腔里 , 但他需要再次植入时上腔静脉的这条路已堵死;四是他患有贝赫切特病 , 该病极易长血栓 , 导致血管发炎 , 外科开胸创伤大 , 伤口可能反复感染、难以愈合 。
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殷殷期待 , 韩宏伟决定冒险接受挑战 。 在他的统筹安排下 , 医院的心内科、心外科、体外循环、麻醉科、重症科等联合外院风湿病专科、结核病专科 , 多次召开多学科专题会诊 , 最终 , 确定了一个完善而周全的手术方案 。
“李先生肺结核治疗后的空洞范围小 , 目前已闭合 , 无含结核菌痰液排出 , 经结防所专家会诊确认没有传播结核病的风险 , 才能全麻气管插管 , 手术得以顺利推进 。 ”韩宏伟主任介绍 , 具体手术方案是先利用创伤小的穿刺方法置入ECMO(人工心肺机)进行生命辅助 , 避免术中因出现肺栓塞而导致心脏停跳的险情;随后通过下腔静脉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, 无导线起搏器无需切开皮肤做囊袋 , 也没有电极导线 , 不用担心伤口感染问题;最后等他心跳维持平稳状态后 , 再去拔除电极、清除伤口 。
在麻醉科、体外循环、介入导管室、心律失常专家组的齐心努力下 , 手术按照既定步骤顺利进行 , 历时3个小时结束 。 术后进行了肺动脉CTA检查 , 发现李先生并未出现大面积肺栓塞 , 全体医护人员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。
李先生恢复情况良好 , 手术当天就先后撤掉了ECMO、气管插管 , 术后第二天回到了普通病房 , 半个月后就康复出院 , 目前已回归了正常生活 。

推荐阅读